4月23日上午,農業農村部舉行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信息量相當的大,涉及到了農業農村經濟的各個方面,今天阿樂主要給網友介紹與畜牧行業相關部分。
一、固定資產投資加大
據農業農村部發展計劃司司長魏百剛介紹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8904億元,同比增長3.2%,固定資產投資達到了2900億元,同比增長24.2%,而其中畜牧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37.4%,而且大部分都是投向了規?;B殖場,從以上數據我們能夠看到規?;B殖場的增速要遠遠高于其它的固定資產投資,由此可見養殖場規?;倪M程正在高速推進著。
這方面我們可以同生豬養殖企業的發展聯系起來看,詳情請看下圖:
據溫氏、正邦、牧原三家上市企業的報告來看,溫氏股份2016年生豬出欄1712.73萬頭,2017年增加至1894.4萬頭,2018年第一季度出欄498.36萬頭,同比上漲16.57%;正邦科技2016年生豬出欄226.32萬頭,2017年增加至342.25萬頭,2018年第一季度出欄106.22萬頭,同比增漲133.6%;2016年生豬出欄311.4萬頭,2017年增加至723.7萬頭,2018年第一季度出欄221.5萬頭,同比上漲78.48%。
以這三家企業為代表的生豬上市企業近年迅速布局生豬養殖產業,其中溫氏“公司+農戶”,牧原重資產大型規模養殖場,正邦則是兼顧,其中正邦表示今年出欄要達到650萬頭,在這些龐大的數量之下則是其旗下規模養殖場的迅速擴張。
二、質量為王
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廣德福介紹,農業農村部把2018年確定為“農業質量年”,這意味著我們的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要更加注重生豬的質量問題,其中要慎重獸用抗生素、添加劑等等,這不是危言聳聽。正如之前的環保禁養,政策實施之前會給養殖戶大量的轉型升級時間,但對此大多數養殖戶不以為然得過且過,因此當政策執行時,倒霉的只能是養殖戶自己。
此處應該參照前幾日農業部公布的《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 第10號加強生豬屠宰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規范生豬屠宰行為,抓質量在現在很大可能僅僅是一個開始,而隨著經濟發展,消費者也會更加青睞高質量高安全保障的食品,類似于可追溯很大可能成為主流,因此我們養殖戶在埋頭苦干同時也要放眼看看市場,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三、規?;嵘?、豬肉比重下降
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國內生豬產業呈現北進西移的趨勢,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溫氏、牧原等企業大力在東北等產糧區布局養殖場,而另外一方面水網地區、生豬存欄調減了2300萬頭,養殖密度、養殖強度都有所下降,而據農業農村部發表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到了58%,豬肉占肉類比重下降到了62%。
這樣一減一增之間,流失的大多數是散養的養殖戶,增加的則是規模化的養殖企業,這符合當下國家養殖規模化的大方向。同時也是值得我們當下尚在生豬養殖行業的從業者去思考,在規?;倪M程中“我”要如何生存下來,誠然散戶永存,但“你”如何保證能存活的是你?
四、玉米減產
據農業農村部發言人表示減玉米是結構調整當中的一個重點,這兩年已經累計調減5千萬畝,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但目前來看,我們國家玉米供大于需的狀態沒有根本性改變,玉米的庫存量還是比較大的。
由此可見,國內玉米減產是大趨勢,物品價格的漲跌最終取決于供求關系的變化,而在今后玉米持續調減下,屆時養殖成本的增大也必然是養殖戶索要面對的難題,當然這是長遠需要考慮的,近期無需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