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生豬生產在穩步發展的同時,也經常出現價格滑坡、市場低迷、企業虧損等情況。遼寧省昌圖縣是全國著名的生豬調出大縣,是農業部畜牧業價格監測縣,其生豬生產走勢和市場行情與東北三省趨于一致。2017年下半年生豬價格緩慢上漲,11月15日為每公斤13.89元;自此開始快速上漲,12月13日為每公斤14.94元,近一個月時間上漲每公斤上漲超過1元,形成翹尾,之后轉向下跌至2018年1月3日每公斤14.40元。昌圖縣動物衛生監測預警中心依據歷史監測數據,預測到2018年上半年生豬價格將有一個大幅下跌的趨勢,并且要持續一段很長的低谷虧損期。
一、監測情況
1.下行階段(1月5日~3月4日)
昌圖縣生豬出欄價格由每公斤14.50元下跌至9.98元,短短兩個月左右時間下降30.69%,每公斤下跌近4.52元。這期間自然有漲有跌,但總體上是下跌的,并且下跌時每市斤一天跌一毛,上漲時每市斤一天漲一分,一頭豬要賠100多元,養殖效益嚴重虧損,這種跌漲情況在歷史上十分罕見,養豬戶戲稱豬價乘電梯下跌、爬樓梯上漲。
2.谷底震蕩階段(3月4日~5月10日)
自3月4日至5月10日,整整兩個多月時間,昌圖縣生豬出欄價格幾乎都在每公斤10.00元以下震蕩,平均每公斤9.00元左右。這期間自然有漲有跌,但漲跌幅度不大,最高時手指豬每公斤10.70元,最低時超大牛豬每公斤8.40元。
3.上漲階段(5月10日~5月23日)
此輪生豬價格上漲始自5月10日每公斤9.44元,然后每天緩慢恢復性上漲0.04~0.03元,5月18日達到每公斤9.90元。
5月19日上漲至每公斤10.02元,自此拉開標豬斷檔快速上漲模式,每天快速上漲0.10~0.12元,5月23日僅僅5天時間就達到每公斤10.40元。
4.暴漲階段(5月24日~5月26日)
5月24日暴漲至每公斤10.60元;
5月25日暴漲至每公斤11.00元;
5月26日暴漲至每公斤11.60元。
連續暴漲,養殖戶仿佛看到了脫離虧損期即將盈利的曙光,壓欄意愿濃烈。因養殖戶的壓欄,經紀人收不到標豬,所以屠宰企業連續提價,以此拉動豬肉價格,以利處理庫存肉品。
5.強行壓價、恢復階段(5月27日~5月31日)
5月27日先是漲停,然后下調、再下調、再下調、再下調、再下調,一天之內連跌一元,到傍晚每公斤10.60元,擊破養殖戶盼漲愿望,后悔沒有及時賣豬,確實造成一部分人的恐慌心理。
5月28日清晨喜降甘霖,一天連綿小雨,緩解了旱情,農民頂雨忙于種地,沒有精力關注豬價的漲跌,經紀人停收。
5月29日,屠宰企業兩天的壓價,仍然收不到標豬,效果不好,導致每市斤上調0.40元收豬,每公斤11.00元。
由于5月29日又下了一天透雨,道路泥濘,根本無法收豬。5月30日屠宰企業又上調0.10元收豬,每公斤11.10元。
由于標豬確實處于斷檔階段,5月31日屠宰企業又上調0.10元收豬,每公斤11.20元。
6.企穩階段(6月1日~6月4日)
屠宰企業從盈利角度出發,既然收不到標豬,就通過暴漲提價收豬,實現豬肉漲價的目的,以利高價處理庫存。養豬戶又確實處于標豬斷檔階段,加之豬價超低,反正已經賠慘了,更加壓欄不賣,所以6月1日~6月4日期間豬價企穩,基本在每公斤11.20元左右震蕩。
二、預測預警
豬價已經完成筑底,近期會震蕩上漲。下半年應該處于盈利期,但是豬價不會很理想,難以突破每公斤14.00元。年末不易形成翹尾,下行期相比往年提前到來。
2018年總體處于生豬產能釋放階段,按照正常規律,此輪豬價至少需要整個上半年的筑底,才能有效淘汰產能,為后期豬價上漲創造條件。但是屠宰企業的人為超前提價、人為強硬壓價,改變了市場行情,改變了生產走向,促使養豬盈利期縮短,盈利幅度減小,不利于生豬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原因分析
1.生豬生產絕對過剩
環保趨嚴,南方禁養;散戶退養,母豬減少;公開的母豬存欄數據一直下降;……各種媒體連篇累牘生豬存欄在大幅下降的信息。理論上母豬少、仔豬就少,生豬存欄降、出欄豬就少,豬價應該越來越高。可實際上豬價不僅沒有升高反而深深跌至成本線以下。
殊不知,禁養的都是養殖量相對較小的水網地理區域,傳統生豬養殖優勢區域正在大力擴產;退養的都是幾十頭以下的小散戶,規模化養豬場戶比例越來越高,大型養豬企業產能越來越大;母豬存欄數據下降,主要是養豬場戶規避環保稅瞞報的結果,加之飼養管理技術的提高,實際上母豬每年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出欄肥豬頭數都在顯著上升,母豬生產成績更高。
生豬生產絕對過剩,供大于求,這是豬價走低的內因。
2.豬肉產量相對過剩
生豬生產過剩,直接導致豬肉產量過剩;加之趨向于養大豬、超大牛豬,標豬出欄均重由以前90~110公斤上升到100~120公斤,單產顯著增加。
再者,進口豬肉量呈數十倍猛增,走私肉十分猖獗,豬肉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
肉多,肉價自然便宜,在農貿市場豬肉供貨充足的同時,也拉低了豬價,這是豬價低的外因。
3.消費水平低于預期
近年來,我國人們生活水平得以快速提高,豬肉主導餐桌上副食品的指數在逐漸下降,并且牛肉、羊肉、禽肉、魚肉等其它替代品也越來越多,對豬肉的消費需求逐漸變少,實際人均豬肉消費水平低于國家公布的標準,間接導致豬肉過剩。
4.屠宰企業聯合壓價
國家實施定點屠宰,取締小刀手,其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確保肉食品安全。但是在定點屠宰多年運作下,屠宰企業已經形成壟斷行業,一家獨大,對生豬收購價格和豬肉批發價格的話語權逐漸加重。
四、建議措施
一是嚴格貫徹環保法律法規,取締所有扶持養豬企業的政策,大型養豬企業與小散養豬戶公平競爭,達到削減豬周期波動強度的目的,促進生豬生產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在加強生豬屠宰監管的前提下,適度放開小刀手,打破屠宰企業的壟斷行為,即讓市民吃上放心肉,也該讓市民吃上價格適宜的肉。
三是加強海關檢疫檢驗,減少進口或不進口飼喂瘦肉精的美國豬肉;嚴格控制越南等南亞國家的走私豬肉;取締國儲肉;還一個清凈的國內豬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