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報到:湖北、江蘇兩地為解決畜禽養殖污染,浠水、如皋兩地累計關閉養殖場8527家。近年來不僅明確把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納入“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還積極鼓勵全民參與,讓畜禽廢棄物變廢為寶。
湖北浠水是傳統畜禽養殖大縣。2010年,該縣有養殖場5520家,產值超過20億元,被稱為“湖北養雞第一縣”。當時,浠水縣年產雞糞65萬噸,成為河湖庫的首要污染源。
畜禽養殖污染是近兩年政府對環保治理的重點對象,如何科學有效處理畜禽養殖糞污就是現有養殖戶面臨的最大問題。
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主要應支持以畜禽糞污為主要原料的沼氣工程建設、有機肥加工、糞污無害化儲運及處理,配套與糞污消納相匹配的農林土地,廣泛推廣有機肥使用,促進沼液沼渣就近就地還田利用,提升種養結合水平,建立健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制度。
1、種養循環
堅持以地定畜、種養平衡、環境友好原則。根據土地承載能力確定畜禽養殖規模,促使種養業在布局上相協調,在規模上相匹配。通過堆肥、厭氧發酵、多級沉淀等工藝技術,將畜禽糞便處理后還田利用,實現糧、蔬、茶、果等農作物、經濟作物及林木的種植與畜禽養殖的有機結合,達到種養循環利用的目的。
2、肥料化利用
養殖場經過糞便收集、干燥、發酵、添加、制粒、灌裝等過程,可根據用戶需求生產專用有機肥,有機肥生產可實現商品化,便于長距離運輸。
3、能源化利用
農村畜禽養殖產生的大量糞便,利用沼氣技術處理生產沼氣,用于照明和生活用氣,沼液沼渣經處理后還田利用。
4、探索新模式,推廣新技術
按照資源節約、種養平衡、環境友好、綠色發展可持續的總體要求,積極探索適宜于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新模式,推廣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