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為啥漲?疫情與“豬周期”疊加影響!
發布時間:2019年10月28日 閱讀次數:912 來源:華商報 作者:管理員
來自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的調查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陜西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序推進,生產順應市場積極適應性調整,以穩生豬、促牛羊、興禽蛋為重點的畜牧業結構調整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一方面,牛羊肉、禽蛋產量全面增長,養殖效益總體較好,養殖戶規?;?、生產水平提升;另一方面,生豬、能繁母豬存、出欄量下降,供應偏緊,價格不斷攀升,生豬養殖面臨壓力較大。
從二三季度豬肉價格不斷上漲的態勢來看,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仍未消除。從長期來看,生豬生產和運銷秩序在逐漸恢復。今年以來,疫情發生勢頭明顯減緩,8月份新發疫情3起,除云南、四川、湖北外,目前其他省份的疫區已全部按規定解除封鎖,生豬生產和運銷秩序逐步恢復,加之進口豬肉及其制品數量也有所增長,部分屠宰企業凍豬肉庫存量較高,多措并舉,長期來看對豬肉價格上漲將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2018年5月,生豬價格跌至周期低點后隨即步入新一輪上漲通道,8月,遭遇非洲豬瘟疫情影響,雙因素疊加,造成產能明顯下降,豬價短暫調整后出現持續較快上漲。2019年2月,我省生豬價格觸底回升,生產進入新一輪周期。
疫情導致的供應偏緊是推升市場價格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成本、運輸、屠宰、加工、預期、輿論推動等環節的作用不容小覷,也不排除部分投機者的炒作行為。豬肉價格的上漲實際上是全社會生產、流通、人工成本上漲的表現,是物價上漲的“先導”,并繼而帶動其他物價上漲,是企業、市場、消費者預期的綜合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