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進口稅率下調!2020年起關稅再降!
發布時間:2019年12月25日 閱讀次數:635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管理員
2020年第一波降關稅紅利即將釋放。12月23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發布消息稱,將自2020年1月1日起,調整部分商品進口關稅。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2020年進口暫定稅率等調整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有859項商品將實施低于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其中不乏豬肉、糖尿病治療藥物等民生所需商品,同時也包括了集成電路存儲器等高新技術產品。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方面表示,上述調整措施有利于降低進口成本,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有利于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拓展貿易發展新空間,加快高標準自由貿易區建設;有利于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共享發展成果,開創開放合作、包容普惠、共享共贏的國際貿易新局面。
豬肉進口稅率下降4個點
根據《通知》,為積極擴大進口,激發進口潛力,優化進口結構,明年1月1日起,我國將對859項商品實施低于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
具體來看,為更好滿足人民生活需要,適度增加國內相對緊缺或具有國外特色的日用消費品進口,新增或降低凍豬肉、冷凍鱷梨、非冷凍橙汁等商品進口暫定稅率。
北京商報記者查詢最新的進口商品暫定稅率表發現,凍的帶骨豬前腿、后腿及肉塊2020年最惠國稅率為12%,2020年暫定稅率則為8%,下降了4個百分點,其他凍豬肉同樣從12%將降低至8%。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口豬肉132.6萬噸,同比增加了43.6%。
同時,為降低用藥成本,促進新藥生產,對用于治療哮喘的生物堿類藥品和生產新型糖尿病治療藥品的原料實施零關稅。新版進口商品暫定稅率表顯示,用于糖尿病治療的恩格列凈、利格列汀、維格列汀關稅由6.5%降至0。
此外,為鼓勵國內有需求的資源性產品進口,新增或降低部分木材和紙制品進口暫定稅率,涉及百余種相關商品。
暫定進口稅率是國家對部分進口貨物實行的一種臨時性進口關稅稅率。一般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和進口關稅稅率的總體調整情況,對部分進口貨物實行暫定稅率,以更有效地發揮關稅在提高國內競爭能力、促進企業技術進步、保障經濟運行等方面的作用。
176項信息技術產品實施第五步降稅
除明年1月生效的新版暫定稅率,明年7月還有一波降關稅紅利預期。調整方案顯示,2020年7月1日起,我國將對176項信息技術產品的最惠國稅率實施第五步降稅。根據最新稅率表,例如,制造光導纖維及其預制棒的機器關稅從5%降到3.8%,超聲波探傷檢測儀關稅再降1個點至3%,B超聲波診斷儀由3.5%降至2.6%。
據了解,2015年12月,包括中美歐日韓在內的24個世貿組織成員就擴大《信息技術協定》產品范圍達成協議,按照最惠國待遇原則,逐步取消部分信息技術擴圍產品的進口關稅。此類信息技術產品對應我國稅則中484稅號,包括新一代多元件集成電路、觸摸屏、半導體及其生產設備、視聽產品、醫療器械及儀器儀表、生產信息技術產品所需的專用零附件及原材料等。這些產品自2016年7月1日起實施降稅,其中大多數產品的進口關稅將在未來3年或5年降為零,少量產品的關稅將在未來7年降為零,并在最惠國待遇的基礎上對全體世貿組織成員適用。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表示,我們是信息技術產品進出口大國,規模占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們也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產品進出口國家,所以降低信息技術產品關稅,對于我們本國需要進口信息技術產品的這些業來說,可以極大地去降低他的生產成本,從而來提高他的競爭力,從而也有利于我們未來高質量發展。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此前也提到,從企業角度來說,更希望看到各個國家可以降低關稅,非關稅壁壘可以減少。這將毫無疑問對信息技術產品的普及帶來非常大的好處,企業由于有更大的規模,更多的利潤,他們也可以在技術上面投入更大的資金去進行研發,使得技術的發展速度加快。
《通知》還表示,與此相銜接,相應調整其中部分信息技術產品的進口暫定稅率。為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和零部件進口,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增或降低半導體檢測分選編帶機、高壓渦輪間隙控制閥門、自動變速箱用液力變矩器和鋁閥芯、鈮鐵、多元件集成電路存儲器、大軸膠片原料、光刻膠用分散液、培養基等商品進口暫定稅率。例如,多元件集成電路存儲器關稅降為0。同時,自2020年7月1日起,取消7項信息技術產品進口暫定稅率。
未來15年進口30萬億美元商品
進一步降低關稅,顯示了我國持續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在上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就明確提到,要求積極擴大進口,適時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和制度性成本,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和零部件進口,鼓勵國內有需求的資源性產品進口,支持日用消費品、醫藥和康復、養老護理等設備進口。
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此前表示,中國進口潛力會進一步激發和釋放,商務部有信心實現未來15年進口30萬億美元商品目標。
近年來,中國把積極擴大進口擺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比如,持續降低關稅。據悉,2018年以來,我國通過四次自主降稅,關稅總水平從上一年度的9.8%下降至7.5%,全年減輕企業和消費者稅負約700億元;今年,又對部分信息技術產品實施降稅。
據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預計,去年以來,中國已經連續五次下調進口關稅,中國關稅已降低到6.7%左右,這已接近一些發達國家水平。
《通知》還提到,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根據我國與有關國家或地區簽訂的自貿協定或優惠貿易安排,2020年我國將繼續對原產于23個國家或地區的部分商品實施協定稅率。其中,進一步降稅的有中國與新西蘭、秘魯、哥斯達黎加、瑞士、冰島、新加坡、澳大利亞、韓國、格魯吉亞、智利、巴基斯坦自貿協定以及亞太貿易協定。2020年,繼續對與我國建交并完成換文手續的最不發達國家實施特惠稅率,并根據聯合國最不發達國家名單和我國過渡期安排,調整特惠稅率適用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