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評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生豬產業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畜牧產業經濟課題組與聯合廣東廣墾畜牧工程研究院于2月4-7日以線上調研的方式,收集了28個?。ㄊ?、自治區)的821份有效調查問卷(樣本主要來源于山東、山西、河南等省養殖戶,多數為中小規模戶),并進行了分析研判。
總的來看,在當前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飼料生產和采購運輸、生豬屠宰和調運是養殖戶反映最為突出的兩類問題,集中表現為養殖生產資料告急、飼料價格上漲、生豬有價無市等現象,不利于生豬產能的持續恢復,加大了后期豬肉市場波動風險,亟需出臺具體措施,打通鄉村運輸的“最后一公里”。
疫情對生豬生產造成的影響
調研結果顯示,三分之二的養殖戶反映飼料不好買、不好運,獸藥買不到、用不上,生豬無人收、運不出,只有五分之一的人稱完全不受肺炎疫情防控影響。其中,自繁自養中小養殖戶面臨生產資料購買運輸的難題尤其突出,而且規模越大的問題越突出;一些合作社養殖戶可以通過合作社解決部分生產資料難題;規模養殖企業的穩定性相對較好,因為有自建飼料廠,且玉米庫存量充裕,但也面臨運輸成本增加、返工難、用工難等問題。從不同省市來看,山西、山東、河南、新疆、吉林等省區飼料運輸問題比較突出;福建、寧夏等省區獸藥購買問題突出;云南、河北、山東等省生豬銷售受阻。
雖然中小養殖戶在前期都會儲備一定量的飼料,但平均使用期僅能夠持續2周左右,41%的養殖戶甚至只能用10天及以下。在受訪養殖戶中,僅16.2%能夠獲得飼料公司配送飼料,大多數都需要從市場購買,采購需求較為迫切。由于部分飼料廠推遲復工、飼料門市部分關停,加之飼料配送困難,市場供給偏緊,約六成養殖戶反映飼料及原料價格上漲。據了解,2月份以來,山東、江西、湖南等省市的飼料企業陸續開始上調價格。本月中旬北方豆粕價格較年前上漲10-15%,南方地區則因為物流相對較好,豆粕價格漲幅在5%以內。
疫情期間的屠宰場營業情況
屠宰場方面亦停工較多,生豬有價無市。接近一半的養殖戶反映當地屠宰場停工,約20%反映屠宰場部分停工,反映正常開工的不足10%,還有部分養殖戶反映本地沒有屠宰場,需要豬販子或者外地屠宰場上門收購。60%的中小養殖戶反映當前有待售肥豬,但豬販子不能上門,銷售非常困難。問題比較嚴重的地區包括山西、山東、河南、吉林、黑龍江、湖南、河北等地。此外,由于大型屠企的收購來源轉向規模豬企,導致減量和收購成本上漲。
屠宰環節主要受制于幾個方面:一是人員流動受限;二是生豬采購受限,封村導致采購車輛下不去;三是產品銷售受阻,不僅交通運輸受到限制,很多地方的農貿市場、批發市場都沒正常營業,白條銷量同比下滑明顯;四是規模企業提價導致生豬收購價上漲,較節前高出10%-15%。由于生豬流通、屠宰受限,生豬交易“有價無市”,北方產區豬價有一定下行壓力。反映養豬價下跌和豬價穩定的養殖戶接近90%,僅有10.9%的養殖戶反映豬價上漲。
盡管為了確?!安嘶@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農業農村部會同交通運輸部、公安部等部委先后3次出臺了緊急通知,要求解決畜禽養殖所需飼料和種畜禽調運問題,但調研數據顯示,仍有相當一部分養殖戶反映當地政府未采取有效解決措施。由于飼料、藥品、生豬銷售等生豬產業鏈各環節流通涉及多部門管理,且跨區域乃至跨市縣,需要各級主管部門協作,加之疫情防控任務艱巨,交通運輸特別是鄉村公路通行標準多、手續繁,打通鄉村道路運輸“毛細血管”難度較大。
綜合問卷調研情況看,飼料生產不足、調運受阻將影響生豬、仔豬和母豬的正常生產,飼料價格上漲將帶動養殖成本上升,仔豬和種豬調運影響擴產補欄,獸藥不足影響豬群健康,加大動物疫病風險。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春季仔豬成活率和補欄情況將直接影響三季度的豬肉供給。
為了減輕肺炎疫情對生豬產業的影響,保障生豬產能的逐步恢復和豬肉的正常供應,調研團隊建議:
一是保障調運“通行證”的發放。盡管國家多部門已經聯合出臺了明確的政策指導,但地方政府面對各類具體問題時缺乏可參考的原則和具體流程,需逐級下發更具體的指導文件,打通廣大農村養殖戶生豬和生產資料調運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鼓勵有條件的生產資料生產和屠宰企業復工。引導相關企業復工或營業,解決生豬養殖戶面臨的飼料供給短缺和生豬屠宰調運困難問題,同時要避免多部門、多環節管理,為后期生豬恢復生產和市場保供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繼續支持非洲豬瘟等風險防控。中小養殖戶的資金缺乏問題和養殖用地問題仍然比較明顯,需繼續加強對其融資、養殖用地以及技術指導等方面的支持,提升養殖場生物安全水平,促進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