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國肉品穩定保供和非洲豬瘟防控取得明顯成效,牛肉、羊肉、禽肉產量分別較上年增長3.6%、2.6%、12.3%,禽肉、牛羊肉消費增長較快,豬肉、雞肉、牛羊肉價格漲幅加大,推動農產品價格總體水平上漲。那么,未來我國肉類生產、消費、貿易、價格走勢如何?本報記者采訪了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有關專家和行業分析師。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許世衛表示,預計2020年底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豬肉產量預計下降,禽肉等其他肉類有望繼續增長,畜產品消費結構不斷優化,豬肉價格高位趨漲風險加大,并帶動畜禽產品價格保持高位運行;展望未來十年,我國肉類產品生產和保供能力大幅提升,食物消費結構升級對動物性產品消費需求增加,肉類產品國內總消費量預計增長20.7%,牛羊肉進口持續增加,肉類產品價格受成本推動和市場需求拉動總體呈上漲趨勢。
生豬生產預計2021年將恢復至常年水平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消費國,同時,在居民肉類消費中,豬肉也是第一大宗產品,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市場分析預警團隊豬肉首席分析師周琳表示,豬肉消費約占居民肉類消費的三分之二。
2019年前三季度,生豬出產量持續下降,周琳表示,這與非洲豬瘟疫情、
豬周期及部分地區不合理禁養三重因素有關。2019年9月以來,隨著多項促產政策和措施的實施,第四季度生豬產能開始持續恢復。周琳介紹,2019年,生豬出欄5.44億頭,比上年下降21.6%;活豬和豬肉集貿市場價格分別為21.16元/公斤和33.73元/公斤。
盡管在2019年第四季度,豬肉產能呈上漲態勢,但由于前期產能下降嚴重,2020年總體產量仍將減少,但到2020年底,產能可望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水平。周琳介紹,預計2020年全年豬肉產量為3934萬噸,比上年減少7.5%。生豬出欄量預計達到50149萬頭,比上年減少7.8%。進口方面,受全年產量較低、疫情影響補欄量、國內外價差較大等因素影響,豬肉進口量繼續明顯增加,達到280萬噸左右,比上年增加32.7%。
周琳表示,預計2021年底,豬肉產量將恢復至常年水平,之后將呈平穩增長態勢。未來10年,隨著生豬生產規?;倪M一步提高,生豬產能將在短期內快速恢復,中期,規模生產成為主力軍,推動豬肉生產上漲,長期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將帶動豬肉生產穩定增長。
隨著消費結構、觀念的變化,豬肉消費也將隨之發生變化,周琳分析,“首先,冷鮮豬肉消費比例將顯著上升;其次,豬肉加工制品的消費市場將得到進一步培育;再次,豬肉消費分層逐步形成,黑豬等地方特色豬肉消費增長”。
周琳認為,生豬產業目前面臨兩大不確定影響,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在豬肉生產、消費、貿易、價格等方面帶來的不確定影響;二是非洲豬瘟的影響,盡管不少大型養殖企業成功復養,生物安全水平提升,疫情風險相對較小,但疫情仍會影響小規模戶及疫情高風險地區補欄的效果,影響復產預期。
禽肉部分替代豬肉推動消費量明顯增加
禽肉是中國第二大肉類產品。2019年,中國禽肉生產水平快速提升,產量顯著提高,達到2239萬噸,比上年增長12.3%,禽肉在肉類總產量中的比例大幅提高。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市場分析預警團隊禽肉首席分析師張莉介紹說,去年8月以來,豬肉價格快速上漲,致使禽肉替代消費增加明顯,有力拉升了禽肉消費增速,總消費量比上年增加13.9%。禽肉進口大幅增加,全年進口量達到79.70萬噸,比上年增加58.0%;價格高位運行,再創歷史新高。肉雛雞成本快速攀升,漲幅達56.3%,飼料成本略漲,肉禽養殖效益整體保持較好水平。
張莉預計,受豬肉供給顯著下降的影響,2020年禽肉產量繼續增加。豬肉價格高位繼續帶動禽肉消費,消費量也將明顯增加。禽肉進口短期內將保持較高規模,價格也仍將高位運行。
未來十年,禽肉產量呈增加趨勢,增速先快后慢,總體增速年均2.2%,消費總量和人均消費量均呈增加趨勢,消費機構性優化。受生產成本攀升以及不確定因素影響,禽肉價格會在波動中上漲。張莉說,從長期看,中國禽肉生產將更加以消費需求為導向,未來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將更加完善。
張莉分析說,禽肉產業目前面臨三個不確定影響因素。
一是家禽市場受多種疾病和疫情的影響較大。2019年,中國未大規模暴發家禽禽流感疫情,局地發生3起。但從全球來看,報告新發生高致病禽流感疫情的共有16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春,中國及越南等周邊國家先后有H5N6亞型或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生。中國家禽產業鏈的疫情風險長期存在,一旦發生重大疫情,將會對禽肉市場帶來嚴重沖擊。此外,非洲豬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未來中國生豬生產恢復的時間和程度將會影響到禽肉產業的發展。
二是“禁抗限抗”政策將推動肉禽業加快轉變生產方式,推行綠色養殖,無抗養殖將成為主流趨勢。但“禁抗限抗”飼養中不可避免地遇到缺乏替抗
技術儲備、養殖成本增加、養殖效能降低等困難和問題,可能會影響到生產的平穩發展。
三是國際貿易的影響。隨著中國乃至亞洲因非洲豬瘟導致肉類供給減少,全球肉類貿易呈增加趨勢。然而,全球禽肉貿易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主要禽肉生產國美國、巴西等面臨禁令、關稅配額、清真屠宰要求等不同貿易政策的限制,阻礙了全球禽肉貿易流動。國際貿易政策變化將會影響中國禽肉貿易的發展進程。中國的肉禽產業未來必將面臨更多的競爭對手和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產業發展充滿了挑戰,未來禽肉生產、貿易和價格走勢可能會存在較多的變數。
牛羊肉消費需求保持較快增長,進口持續增加
牛羊業是優化居民肉類消費結構、促進農牧民增收、保障邊疆穩定的重要產業。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市場分析預警團隊禽肉首席分析師楊春說,在產業扶貧、糧改飼等相關利好政策帶動下,牛羊肉生產保持穩定發展,消費明顯增加,貿易呈凈進口格局,價格高位上漲。2019年,牛羊肉產量分別達667萬噸、488萬噸,比上年分別增長3.6%、2.6%;消費量分別為833萬噸、527萬噸,比上年分別增長11.4%、4.0%;價格分別上漲至73.23元/千克、72.22元/千克,比上年分別上漲12.4%、15.7%。
楊春分析說,預計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階段性影響,產量、消費、貿易增速放緩。未來十年,在促進草食
畜牧業加快發展條件下,牛羊肉生產穩步增長,人口增長、收入增長和消費升級將帶動牛肉羊消費需求較快增長,因消費需求快于產量增長,進口將持續增長,價格繼續保持高位運行。牛羊產業專業化、規?;潭忍嵘?,逐步趨向綠色、生態、高效、循環。
楊春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牛羊肉產業帶來較大影響。目前,國外新冠肺炎疫情還未全面控制,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在疫情影響下,陸續出臺管制及應對措施,由此會階段性影響對國外的出口供應,目前,巴西已有牛肉加工企業停工,由此對全年產量及出口均有影響。
另外一個影響牛羊肉產業的不確定因素是牛羊疫情疫病防控。受牛羊養殖散戶偏多,引種、運輸環節存在潛在風險,牛羊養殖的疫情疫病防控任務重大并關乎牛羊產業的持續穩定??谔阋摺⒉疾?、牛結核病和犢牛下痢仍是肉牛養殖面臨的主要疾病;“牧區繁育、農區育肥”“北牛南運”跨區域活牛運輸等,都易發活牛羊運輸應激綜合征,并存在疫病傳播等風險。國際市場潛在的疫病風險仍不容忽視,2019年8月,新疆邊境哈薩克斯坦流行牛結節性皮膚病;2019年12月,印度發現3起牛結節性皮膚病疫情。2019年,我國發生結節性皮膚病兩起,預計2020年夏天仍有暴發風險。
此外,當前中國居民對肉類消費處于升級發展階段,牛羊肉不同產品、不同渠道的消費情況及變動趨勢,牛羊關聯品種,生豬生產恢復程度及生豬替代產品價格等諸多不確定因素,都將對未來牛羊產業發展方向具有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