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國家衛健委官網消息,海關總署會同交通運輸部、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研究制定了《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斗桨浮芬螅谧龊眠M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檢測工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消毒對新冠病毒的殺滅作用,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含食用農產品,下同)輸入風險,同時進口冷鏈食品凡是不能提供消毒證明的,一律不能上市銷售。進口冷鏈食品運輸過程中,承運企業不得開箱。
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目前已經坐實了新冠病毒可通過物品傳播的可能,在防止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時,首先要在海關層面把好關,后續防疫措施也擴展到人、物并防階段。
多起進口冷鏈凍品檢出新冠病毒
中國疾控中心強調,我國市場流通冷鏈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風險很低。甘俊攝
繼青島在冷鏈物流環節中發現2例無癥狀感染者后,天津也在冷鏈物流環節中發現本地確診病例。11月8日天津在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通報新增本地確診病例1例,天津市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就在此前一日,11月7日,太原市在對進口冷鏈食品抽樣檢測中,發現1份從天津港銷往太原市的印度產冷凍帶魚外包裝箱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從冷鏈物流環節中檢出陽性新冠病毒,并不是偶然發現。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公開報道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20起相關事件,出現陽性的樣本多為厄瓜多爾凍南美白蝦。自8月開始,凍雞翅、凍去骨牛肉、凍帶魚等逐漸出現在名單上,地域來源覆蓋巴西、挪威、俄羅斯、印度等多個國家。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時,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并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為此,多位業內專家表示,“物”的防控也應該作為一個防控重點。
之所以多次在進口海鮮等冷凍食品中檢測出新冠病毒,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梁宗解釋稱,這主要是受國外疫情嚴重的影響,冷凍海鮮等加工過程較容易污染有關?!袄鋬霎a品通常均儲存在低溫的環境,而環境的溫度越低,病毒保存的時間越長,所以容易在冷凍海鮮產品中或者其包裝上發現新冠病毒?!?br style="padding:0px;margin:0px;" />
此前,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疾病生物學副總監徐又農博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指出,病毒可以在低溫環境(零下20攝氏度以下)下存活很長時間,如果肉類等在零下80攝氏度冷凍,附著在其表面的病毒可存活至少半年以上,相關從業人員如果接觸到這些肉類產品,可能會造成慢性感染,導致病毒在潛伏期擴散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外包裝上存在病毒,但中國疾控中心強調,我國市場流通冷鏈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風險很低。中國疾控中心指出,現有研究和防控實踐顯示,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未發現通過攝入食物導致感染的情況。迄今為止,也尚未發現消費者因接觸污染的冷鏈海產品而感染的病例,我國消費者感染風險極低。
多部門協同全面消殺
實際上,在較早的時候,海關部門就在將防控關口前移。6月17日和6月21日,中國海關分別暫停德國和美國2家屠宰企業產品輸華,原因便是其發生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
9月11日,海關總署也發布了《海關總署公告2020年第103號(對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進口冷鏈食品境外生產企業實施緊急預防性措施的公告)》,對同一境外生產企業輸華冷鏈食品或其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做相關暫停要求處理。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對進口冷凍食品的新冠病毒檢測,我國也是有一個過程,此前海關部門并沒有相關檢測項目,隨著疫情的發展變化而進行的調整。此次從國務院層面下文,讓各部門協同防疫,實際上也是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也明晰了整個工作流程包括口岸環節、冷鏈運輸和出入庫環節、流通環節、市場環節,更好地加強防疫工作,同時也避免了責任不清晰的事情發生。
據了解,此次國務院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加強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的指導監督和協作配合,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本地區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實現全流程閉環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
如明確海關部門,要負責按規定開展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監測檢測,組織指導進口冷鏈食品進口商、海關查驗場所經營單位做好口岸環節被抽中的進口冷鏈食品集裝箱內壁和貨物外包裝的預防性全面消毒處理工作。
交通運輸部門則要負責督促指導進口冷鏈食品承運單位落實運輸環節的主體責任并實施相應消毒處理措施,在國內運輸段嚴格查驗進口冷鏈食品海關通關單證,落實進口冷鏈食品運輸工具消毒、一線工作人員個人防護等措施。
衛生健康部門負責匯總分析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對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傳播風險進行研判,開展對預防性全面消毒措施的指導評估和檢查;市場監管部門負責做好現場檢查和索票索證工作,督促市場開辦者、食品生產經營者索取消毒單位出具的進口冷鏈食品貨物業經消毒的證明等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冷鏈物品從業人員的防護也是重點。此次從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的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具備以冷鏈物品為載體、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導致無有效防護的易感接觸者發生感染,感染風險人群主要為冷鏈物品從業人員。
中國疾控中心建議,工作中經常與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冷鏈產品密切接觸的行業從業人員,如從事冷鏈產品裝卸、加工、銷售等的人員,需增強防護意識,做好日常防護,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可能被污染的冷鏈產品,接觸冷鏈產品后未脫掉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前不摸口鼻眼,工作完成后需立即洗手消毒,定期進行核酸篩查。
與此同時,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One Health研究中心主任陸家海也一直強調,從疫情的經驗教訓來看,要改變防疫的被動局面,必須將防疫關口前移,前移對象就是動物從業人員,包括售賣動物的、飼養動物的、交易動物的、獸醫專業人員、農牧民等都是高危人群。